不即不离

bù jí bù lí
成语解释: 即:靠近;离:疏远。既不亲近也不疏远。本是佛教用语;后用来指对待别人的态度不太接近;也不太疏远。也用来表示差不离、不离谱(儿)。
成语出处: 《圆觉经》上卷:“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做梦。”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形容对人的态度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不,不能读作“bú”。
成语辨形: 即,不能写作“既”。
近义词: 若即若离 »
反义词: 亲密无间 »
成语例子: 刘本人打着保境安民的旗号,隐隐地以湖北的政治中心自命,对于南北两方都采取着不即不离的态度。(郭沫若《革命春秋 北伐途次》)
成语谜语: 跟踪

词语分开解释

不即 : 1.不就。
不离 : 1.不失;不失为。 2.不离开;不离去。 3.差不多;还不错。

不即不离是什么意思

佛教用语,不接近亦不远离(指人际关系)

国语辞典

佛教用语。谓众生和佛的关系,既不是等同,也不是两个个别体。《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后多比喻对人的态度,既不亲近,也不疏远。如:「她不即不离的态度,让他苦恼万分。」近若即若离

不即不离的网络解释

不即不离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对别人的关系或态度有距离,既不太亲近,又不太疏远。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不即不离的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