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zhī xíng hé yī
成语解释: 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
成语出处: 明·王守仁《传习录》上卷:“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例子: 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19回:“若我俩联合起来,才叫知行合一。”

词语分开解释

知行 : 知,指知识或道德观念;行,指行为、行动。中国哲学史上对知和行的关系曾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唯物主义思想家如荀子、王夫之等认为知离不开行;唯心主义思想家如朱熹等认为知是天赋的,知先行后。
合一 : 1.相合为一。 2.同一;一致。

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

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国语辞典

明朝王守仁所倡的学说。指知与行是一事而非两截,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知而不行,仍是未知。

知行合一的网络解释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这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即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阳明文化的核心。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知行合一的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