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龙刍狗

tǔ lóng chú gǒu
成语解释: 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杜微传》:“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陶鸡瓦犬

词语分开解释

土龙 : 1.用土制成的龙。古代用以乞雨。 2.蚯蚓的别称。 3.鼍的别称。见陆佃《埤雅.释鱼》引宋李石《续博物志》。
刍狗 : 1.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魏源本义:"结刍为狗﹐用之祭祀﹐既毕事则弃而践之。"《庄子.天运》:"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陆德明释文引李颐曰:"刍狗﹐结刍为狗﹐巫祝用之。"后因用以喻微贱无用的事物或言论。

土龙刍狗是什么意思

土做的龙,草扎的狗。比喻名实不相副。

国语辞典

泥塑的龙,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三国志.卷四二.蜀书.杜微传》:「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土龙刍狗的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