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面目

běn lái miàn mù
成语解释: 本来:原来的;面目:面貌。原是佛教用语;指人的本性;后比喻人或事物原来的样子。
成语出处: 宋 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常如故。”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人与事物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本,不能读作“bèn”。
成语辨形: 本,不能写作“木”。
近义词: 庐山真面目、真相大白 »
反义词: 涂脂抹粉 »、乔装打扮 »
成语例子: 这一润色,留传固然留传了,但可惜的是一定失去了许多本来面目。(鲁迅《且介亭杂文 门外文谈》)
成语谜语: 化装之前

词语分开解释

本来 : ①原有的:~面貌ㄧ~的颜色。 ②原先;先前:他~身体很瘦弱,现在很结实了ㄧ我~不知道,到了这里才听说有这么回事。 ③表示理所当然:~就该这样办。
面目 : ①相貌:面目可憎。 ②事物的外在状况;表面:面目一新|庐山真面目。 ③面子;脸面:没有面目见老朋友。

本来面目是什么意思

固有的样子

本来面目还谁识,且向樽前学楚狂。—— 明· 王守仁《王成文公全书》

国语辞典

佛教用语。指人固有的心性、本分。《五灯会元.卷二.蒙山道明禅师》:「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阿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反面目全非

事物原本的样子。《镜花缘.第四六回》:「任他变幻,何能脱却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的网络解释

本来面目是一个汉语词语,

拼音是běn lái miàn mù,

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事情未改变之前的样子。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本来面目的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