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旗息鼓

yǎn qí xī gǔ
成语解释: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停止斗争等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息,不能读作“xǐ”。
成语辨形: 偃,不能写作“揠”。
成语辨析: 见“销声匿迹”(1056页)。
近义词: 销声匿迹 »
反义词: 大张旗鼓 »、重整旗鼓 »
成语例子: 秦显家的听了,轰去了魂魄,垂头丧气,登时偃旗息鼓,卷包而去。(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成语谜语: 武松

偃旗息鼓是什么意思

放倒军旗,停止击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也指停止战斗。比喻停止做某事

突厥受诏,则诸蕃君长必相率而来。虽偃旗息鼓,高枕有余矣。——《旧唐书·裴光庭传》

国语辞典

军队放倒旌旗,停敲战鼓,肃静无声,不露行踪。《三国志.卷三六.蜀书.赵云传》南朝宋.裴松之.注:「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后用以比喻事情中止,不再进行。《文明小史.第二一回》:「那年正想得个京察,简放道府出来,偏偏遇著匪乱,就此偃旗息鼓的携眷出京。」也作「掩旗息鼓」、「偃旗卧鼓」、「卧鼓偃旗」、「卧旗息鼓」。近鸣金收兵,销声匿迹反大张旗鼓,重振旗鼓

法语 (expr. idiom.)​ rouler ses drapeaux et cesser de battre du tambour, sonner la retraite

偃旗息鼓的网络解释

偃旗息鼓是一个汉语成语。偃:放倒;息:停止。原意是放倒军旗,停止擂鼓,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比喻休战或无声无息地停止活动。

出自《三国志.蜀书.赵云传》: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 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 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偃旗息鼓的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