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作文(精选3篇)

发布时间:2024-03-27 17:45:52

精心分别整理了小学、初中、高中这三种不同水平的优秀作文范例:

 

小学作文第1篇:

题目:关于端午作文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庆祝。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还会挂艾草和菖蒲。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忠臣,他非常爱他的国家。但是,他的国家被敌人打败了,屈原非常伤心,最后跳进了一个叫做汨罗江的江里自杀了。人们非常尊敬屈原,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他们就在江里投放粽子。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活动。传说屈原投江后,人们划着船去寻找他的身体。现在,赛龙舟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的水上运动,各地的龙舟队会聚集在一起,比赛划龙舟的速度和技巧。

端午节还有挂艾草和菖蒲的习俗。人们会在门口挂上这些草药,据说这样可以驱邪避疫,保护家人的健康。

端午节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习俗的节日,它不仅让我们纪念屈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这一天,我们和家人团聚,品尝粽子,观看龙舟比赛,享受节日的快乐。

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意义的节日。

初中作文第2篇:

关于端午作文

端午节,这个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节日,总是伴随着粽子的香味和赛龙舟的喧闹声悄然而至。在我的记忆里,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吃粽子的日子,它更像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记录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和丰富的情感。

端午节的由来,据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他忠心耿耿,却遭人陷害,最终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划龙舟、吃粽子,以此来驱散江中的鱼虾,保护屈原的灵魂。

在我的家乡,端午节有着独特的习俗。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准备好粽子,粽子的种类繁多,有肉粽、豆沙粽、枣泥粽等等,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风味。我记得小时候,奶奶总会亲手包粽子,她那灵巧的双手将粽叶折成漏斗状,然后填入糯米和各种馅料,最后用细绳紧紧地绑起来。包好的粽子被放入锅中煮熟,整个屋子都弥漫着粽子的香味。

除了吃粽子,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活动。每当这个时候,河流两岸都会挤满了观看的人群。龙舟上的队员们穿着统一的服装,随着鼓声的节奏奋力划桨,龙舟在河面上快速前进,水花四溅,场面十分壮观。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活动,更是一种团结协作的象征。

端午节还有佩戴香囊的习俗。香囊里装着各种香料,可以驱蚊避邪。我记得小时候,妈妈总会给我做一个精致的香囊,挂在胸前,不仅美观,还有淡淡的香味。

随着时间的流逝,端午节的习俗也在不断地演变。但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端午节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始终没有改变。它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在这个端午节,我不仅品尝了美味的粽子,观看了激烈的龙舟赛,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文化的延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它在历史的河流中源远流长。

高中作文第3篇:

关于端午作文

端午节,这个古老而又充满传统韵味的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总会在华夏大地上掀起一阵浓郁的文化热潮。这个节日,不仅仅是一种纪念,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情感的寄托。

端午节的由来,与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密不可分。相传屈原忠心爱国,却遭奸臣陷害,最终投江自尽。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人们便在每年的这一天举行各种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这些习俗,不仅是对屈原的缅怀,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和传承。

在我的家乡,端午节是一个热闹非凡的节日。清晨,家家户户都会早早地起床,准备过节的食物。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传统美食,自然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主角。粽子的种类繁多,有肉粽、豆沙粽、红枣粽等等,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风味。包粽子的过程也是一项家庭活动,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包粽子,其乐融融。

除了吃粽子,赛龙舟也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活动。每当端午来临,各地的河流上都会举行龙舟比赛。龙舟上,队员们齐心协力,挥桨划水,岸边的观众加油呐喊,场面十分壮观。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竞技,更是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体现。

此外,挂艾草也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人们会在家门口挂上艾草,据说这样可以驱邪避疫。艾草的香气清新扑鼻,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虽然这种习俗的科学依据并不明确,但它却承载着人们对健康和平安的祈愿。

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它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有机会停下来,回味那些被岁月沉淀的美好传统。

总之,端午节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的节日。它不仅让我们怀念屈原,更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回了那份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让我们在每年的端午,都用心去感受这份文化的魅力,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