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

ér lì zhī nián
成语解释:
三十岁的代称。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定语、状语;指30岁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而,不能读作“ěr”。
成语辨形:
而,不能写作“儿”。
近义词:
三十而立 »
成语例子:
到了而立之年的歌德更加发奋读书,所以他在后来创作了不少作品。
成语谜语:
30岁

词语分开解释

而立 : 〈书〉《论语 ·为政》:‘三十而立。’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 ’指人三十岁:年届~ㄧ~之年。

而立之年是什么意思

ér lì zhī nián
国语辞典

三十岁的代称。参见「而立」条。如:「他已届而立之年,却一事无成,马齿徒长。」

aged thirty (see 三十而立)​

而立之年的网络解释

而立之年,汉语词语,解释为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用于男性。

“而”是一个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在“三十而立”中承接“三十”,但说“而立之年”,则无所承接。因此,离开“三十”,把“而立”二字切出来单独用很牵强,不如说“当立之年”。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而立之年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强烈推荐

名师教学: 语文 英语 其它

教育部资源中心制作的优秀精品课程

新版教材: 语文 英语 其它

囊括统编版、人教版、沪教版等众多权威教材

系列APP为「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