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亡政息

rén wáng zhèng xī
成语解释:
亡:失去,死亡;息:废,灭。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死了,他的政治措施也跟着停顿下来。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
连动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反义词:
人存政举 »

人亡政息是什么意思

rén wáng zhèng xī
谓贤臣不在位,则所行善政便会遭到废弃。语出《礼记.中庸》:"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孔颖达疏:"若位无贤臣,政所以灭絶也。"后指执政者死后其政不行。参见"人存政举"。 国语辞典

本指为政在于得人则政行,不得其人则政废。语本《礼记.中庸》:「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后用以指执政者不在其位,则他所制定的政策也随著废弃了。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人亡政息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强烈推荐

名师教学: 语文 英语 其它

教育部资源中心制作的优秀精品课程

新版教材: 语文 英语 其它

囊括统编版、人教版、沪教版等众多权威教材

系列APP为「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