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仁假义

jiǎ rén jiǎ yì
成语解释:
假:虚假;仁:仁爱;义:道义。指假装的仁义道德。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历代一 唐》:“汉高祖私意分数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定语、状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假,不能读作“jià”。
成语辨形:
假;右边是“叚”,不能写作“段”。
近义词:
虚情假义
反义词:
肝胆相照 »、坦诚相待
成语例子:
他第一便想抢曾乡绅的家,那暴发的绅士,假仁假义的,好不可恶!(郑振铎《黄公俊的最后》)
成语谜语:
狐狸与鸡交朋友
歇后语:
木偶流眼泪

假仁假义是什么意思

jiǎ rén jiǎ yì

内心奸恶,假作仁义;内心毫不同情,表面装作关切

国语辞典

虚伪的善心,故意装出来的好意。如:「你别瞧他对你殷勤有礼,其实全是假仁假义,另有图谋。」近假装好人反肝胆相照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假仁假义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强烈推荐

名师教学: 语文 英语 其它

教育部资源中心制作的优秀精品课程

新版教材: 语文 英语 其它

囊括统编版、人教版、沪教版等众多权威教材

系列APP为「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