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捞月

shuǐ zhōng lāo yuè
成语解释: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成语出处:
元 杨景贤《刘行道》三:“恰便似沙里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捞月。”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
偏正式;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中,不能读作“zhònɡ”。
成语辨析:
见“大海捞针”(205页)。
近义词:
竹篮打水、徒劳无益 »
反义词:
立竿见影 »、行之有效 »
成语例子:
恰便似沙里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捞月。(元 杨景贤《刘行首》第三折)

水中捞月是什么意思

shuǐ zhōng lāo yuè

(1) 在水中捞月亮。比喻徒劳而无功

恰便似沙里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捞月。——元· 杨景贤《刘行首》三折

是人非人心不别,是幻非幻如何说。虽则似空里拈花,却不是水中捞月。——明· 汤显祖《还魂记·冥誓》

(2) 也作“水中捉月”

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牛得。——《景德传灯录·永嘉真觉禅师证道歌》

国语辞典

比喻无法办到的事情。《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五钱银干什么事?况又去与媳妇商量,多分是水中捞月了。」也作「海中捞月」。反瓮中捉鳖

水中捞月的网络解释

水中捞月,是一种小儿推拿方法。

〝水中捞月〞是一个汉语成语,释义:意为到水中去捞月亮,借以比喻徒劳而无功。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徒劳而无功。

源出佛教的一个寓言故事,据《僧祇律》载:佛以诸比丘说,过去世时,伽尸国波罗奈城有五百只猕猴,一日在林中玩耍,来到一井边,猕猴主见井水中有一月亮(影子),于是对同伴说:月今日死,落在井中,我们应把它捞出来,以免世间长夜暗冥。众猴不知如何下手,猕猴主见井水中有一树,乃说:我捉树枝,汝捉我尾,展转相连,乃可出之。于是众猴展转相捉,树弱枝折,群猴都掉进井水里了。佛陀以此故事喻那些自以为是,分不清是非虚实,害己害人的人。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水中捞月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强烈推荐

名师教学: 语文 英语 其它

教育部资源中心制作的优秀精品课程

新版教材: 语文 英语 其它

囊括统编版、人教版、沪教版等众多权威教材

系列APP为「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