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宰相

shān zhōng zǎi xiàng
成语解释:
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比喻隐居的高贤。
成语出处:
《南史·陶弘景传》:“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例子: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24回:“在家丰衣足食,肥马轻裘,紫蟹黄鸡,山肴海味,称不得是个山中宰相!”

词语分开解释

宰相 : 指中国封建王朝中的最高行政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辅佐皇帝总理国政,治理天下。但历代对此职的称呼及其所有的职权各有不同。

山中宰相是什么意思

shān zhōng zǎi xiàng
南朝梁陶弘景隐居于句容句曲山(即茅山,在江苏省西南部)。梁武帝时礼聘不出,国家每有大事常前往咨询。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唐徐夤《岚似屏风》诗:"山中宰相陶弘景,谷口耕夫郑子真。"后亦用以称有宰相之才而不用于世之士。 国语辞典

南朝梁陶弘景隐居句曲山,朝廷礼聘不出,武帝遇有国家大事,经常前往咨询请教,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典出《南史.卷七六.隐逸传下.陶弘景传》。后亦以山中宰相称空有宰相之才而不为当世所用的人。《宋史.卷四五八.隐逸传中.邓考甫传》:「予自谓山中宰相,虚有其才也;自谓文昌先生,虚有其词也。不得大用于盛世,亦无憾焉,盖有天命尔。」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山中宰相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强烈推荐

名师教学: 语文 英语 其它

教育部资源中心制作的优秀精品课程

新版教材: 语文 英语 其它

囊括统编版、人教版、沪教版等众多权威教材

系列APP为「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