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中雌黄

kǒu zhōng cí huáng
成语解释:
雌黄:即鸡冠石,过去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沫后重写。随口更改说得不恰当的话。比喻言论前后矛盾,没有一定见解。
成语出处:
晋 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比喻言论前后矛盾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言而无信 »、出尔反尔 »
成语例子:
议论反复曰口中雌黄。(宋 胡继宗《书言故事 事物譬类》)

词语分开解释

雌黄 : 一种矿物名。可制颜料、褪色剂等,古代常用来涂改文字。故称乱改文字、胡乱评论为“妄下雌黄”,称随便乱说为“信口雌黄”。

口中雌黄是什么意思

kǒu zhōng cí huáng
谓随口更改言论不当处,如用雌黄蘸笔,涂改错字。 国语辞典

雌黄,古代用来涂盖写错的字。口中雌黄为称赞王衍能随口更正说错的话。见《晋书.卷四三.王戎传》。后比喻不顾事实真相,随口批评。《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口中雌黄,言事而多改移。」也作「信口雌黄」。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口中雌黄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强烈推荐

名师教学: 语文 英语 其它

教育部资源中心制作的优秀精品课程

新版教材: 语文 英语 其它

囊括统编版、人教版、沪教版等众多权威教材

系列APP为「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