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离子散

qī lí zǐ sàn
成语解释:
妻子离异;子女流散。表示一家人被迫离散。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散,不能读作“sǎn”。
成语辨形:
妻,不能写作“凄”。
近义词:
家破人亡 »、离乡背井 »
反义词:
破镜重圆 »、欢聚一堂 »
成语例子:
无辜人民之死伤成千累万,妻离子散啼饥号寒者到处皆是。(毛泽东《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

妻离子散是什么意思

qī lí zǐ sàn

形容一家人被迫分离四散

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天各一方

国语辞典

家人离散,不能团聚。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致勇第七》:「不幸而死,妻离子散,香火萧然,万事瓦解。」

妻离子散的网络解释

妻离子散,汉语成语,与妻子分离,被迫和子女分散。比喻一家人被迫分离四散,常与“家破人亡”一起用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妻离子散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强烈推荐

名师教学: 语文 英语 其它

教育部资源中心制作的优秀精品课程

新版教材: 语文 英语 其它

囊括统编版、人教版、沪教版等众多权威教材

系列APP为「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