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形于色

yì xíng yú sè
成语解释:
义:正义;伸张正义;形:表现;见之于形;色:脸色。伸张正义的神态流露在脸面上。
成语出处:
《公羊传 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定语、补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色,不能读作“shè”。
成语辨形:
义,不能写作“意”。
近义词:
义无反顾 »、义正词严 »、义愤填膺 »
反义词:
理屈词穷 »、无理取闹 »、心怀叵测 »
成语例子:
蒋和森《风萧萧》:“卢携念着念着,声调竟显得那样的激昂,俨然一副义形于色的样子。”

词语分开解释

义形 : 1.同"仪型"。

义形于色是什么意思

yì xíng yú sè

正义之气显现于神色。也指义愤的心情显露在脸上

国语辞典

语出《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指心怀正义愤慨而流露在脸上。《三国志.卷六一.吴书.陆凯传》:「定大恨凯,思中伤之,凯终不以为意,乃心公家,义形于色,表疏皆指事不饰,忠恳内发。」《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大家诺诺连声,义形于色,又痛骂一回云南官府,方才各散。」也作「义形于色」。反不露声色

义形于色的网络解释

义形于色,汉语成语,

拼音:yì xíng yú sè

释义:义愤的情绪反映在脸上

出自《公羊传·桓公二年》。

近义词有义无反顾、义正词严等。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义形于色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强烈推荐

名师教学: 语文 英语 其它

教育部资源中心制作的优秀精品课程

新版教材: 语文 英语 其它

囊括统编版、人教版、沪教版等众多权威教材

系列APP为「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