旰食宵衣

gàn shí xiāo yī
成语解释:
天色很晚才吃饭,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形容勤于政事
成语出处:
南朝 陈 徐陵《陈文帝哀策文》:“勤民听政,旰食宵衣。”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勤于政事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宵衣旰食 »、日理万机 »
反义词:
游手好闲 »、无所事事
成语例子:
奋乾纲旰食宵衣,持国柄敬天慰庙。★明·陈汝元《金莲记·射策》

词语分开解释

旰食 : 1.晩食。指事务繁忙不能按时吃饭。 2.泛指勤于政事。
宵衣 : 1.天不亮就穿衣起身。旧时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 2.黑色的丝服。古代妇女助祭时所穿。宵,通"绡"。

旰食宵衣是什么意思

gàn shí xiāo yī

天已晚才吃饭,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形容勤于政务。

国语辞典

天晚了才进食,天未亮即起床穿衣。比喻勤劳忙碌。唐.陈鸿《长恨传》:「玄宗在位岁久,倦于旰食宵衣。」也作「宵衣旰食」、「昃食宵衣」。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旰食宵衣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强烈推荐

名师教学: 语文 英语 其它

教育部资源中心制作的优秀精品课程

新版教材: 语文 英语 其它

囊括统编版、人教版、沪教版等众多权威教材

系列APP为「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