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开茅塞

dùn kāi máo sè
成语解释:
头脑本来像被茅草堵塞住;忽然被打开了。比喻因受启发而忽然心思开朗;明白了道理或消除了疑团。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一下子打开思路
成语结构:
动宾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塞,不能读作“sāi”;也不能读作“sài”。
近义词:
豁然开朗 »、恍然大悟 »
反义词:
大惑不解 »、一窍不通 »、冥顽不灵 »
成语例子:
只不过短短十多分钟的谈话,可是他好象使林道静顿开茅塞似的,忽然知道了好多事情。(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
成语谜语:
拔草塞

词语分开解释

顿开 : 1.挣开;脱开。 2.突然打开;立即放开。
茅塞 : 1.《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茅塞,谓为茅草所堵塞。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睨温泉之峡,当在其南,中亦有峡南下,第茅塞无径,遂随道西北上。"后人用《孟子》语意以比喻思路闭塞,或愚昧无知;且多作为自谦之词。

顿开茅塞是什么意思

dùn kāi máo sè

忽然打开了被茅草塞着的心。比喻忽然开窍,立刻明白

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三国演义》

国语辞典

比喻突然领悟,忽然明白。《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红楼梦.第八六回》:「听见妹妹讲究的叫人顿开茅塞,所以越听越爱听。」也作「茅塞顿开」。近恍然大悟反一窍不通

顿开茅塞的网络解释

顿开茅塞,汉语成语。

拼音:dùn kāi máo sè

顿:立刻,一下子;顿开:立刻开通;茅塞:谦称自己知识贫乏,思想闭塞,好像心里被茅草堵住了一样。比喻立刻懂得了某种道理,有了某种知识。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顿开茅塞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强烈推荐

名师教学: 语文 英语 其它

教育部资源中心制作的优秀精品课程

新版教材: 语文 英语 其它

囊括统编版、人教版、沪教版等众多权威教材

系列APP为「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