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匍匐

hán dān pú fú
成语解释: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后因以“邯郸匍匐”比喻盲目效仿以致失去自己原来的长处。
成语出处: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於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定语、宾语、分句;指盲目崇拜的人
成语结构:
紧缩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邯郸重步 »、邯郸学步 »
成语例子:
著脚绳桥已足忧,邯郸匍匐更堪羞。★金·元好问《刘君用可庵》诗之二

词语分开解释

邯郸 : 1.古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春秋时,卫地,后属晋。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自晋阳徙都邯郸。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置邯郸郡。三国﹑魏﹑晋为广平郡,隋开皇中改置县,唐﹑宋﹑金﹑元因之。 2.战国赵都邯郸,因以为赵的代称。 3.指《邯郸曲》。 4.稻粱的一种。 5.复姓。汉有邯郸义。见《通志.氏族三》。

邯郸匍匐是什么意思

hán dān pú fú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后因以"邯郸匍匐"比喻盲目效仿以致失去自己原来的长处。

邯郸匍匐的网络解释

邯郸匍匐,成语,典出《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燕国寿陵一个少年,特别迷恋邯郸人走路的姿态,竟专门到邯郸学习,他非常用心观摩、效仿、练习,过了一段时间,他没学会他们走路的姿态,只好匍匐前进了。后遂以”邯郸匍匐“等比喻盲目效仿以致失去自己原来的长处。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邯郸匍匐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强烈推荐

名师教学: 语文 英语 其它

教育部资源中心制作的优秀精品课程

新版教材: 语文 英语 其它

囊括统编版、人教版、沪教版等众多权威教材

系列APP为「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