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

pū shuò mí lí
成语解释:
扑朔:兔脚搔爬;迷离:兔眼半闭。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后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成语出处: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横吹曲辞五 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事情杂乱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朔,不能读作“shù”。
成语辨形:
扑,不能写作“仆”。
成语辨析:
~和“眼花缭乱”;都有“不容易看清楚”的意思。但~偏重指客观事情错综复杂;“眼花缭乱”偏重指主观感受十分复杂;一时分辨不清。
近义词:
虚无飘渺 »、眼花缭乱 »
反义词:
一清二楚 »
成语例子:
敌军却始终扑朔迷离,不知我军主力所在。(杨至城《巧使敌人就范》)

扑朔迷离是什么意思

pū shuò mí lí

扑朔:犹言扑腾,乱动的意思。迷离:眼睛眯起。《乐府诗集·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原指分辨不出雌雄。后用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识别

国语辞典

扑朔,雄兔脚毛蓬松。迷离,雌兔眼睛瞇缝。扑朔迷离指兔子奔跑时很难辨别雌雄。语本《乐府诗集.卷二五.横吹曲辞五.古辞.木兰诗二首之一》:「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后用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以明了真相。也作「迷离扑朔」。近眼花缭乱

扑朔迷离的网络解释

扑朔迷离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指把兔子耳朵提起,雄兔扑腾,雌兔眯眼,可是在地上跑的时候就雌雄难辨了。后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扑朔迷离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强烈推荐

名师教学: 语文 英语 其它

教育部资源中心制作的优秀精品课程

新版教材: 语文 英语 其它

囊括统编版、人教版、沪教版等众多权威教材

系列APP为「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