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之谤

yì yǐ zhī bàng
成语解释:
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
成语出处:
《旧唐书 王珪杜正伦等传论》:“正伦以能文被举,以直道见委,参典机密,出入两宫,斯谓得时。然被承乾金带之讥,孰与夫薏苡之谤,士大夫慎之。”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蒙受冤屈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薏苡明珠 »、薏苡蒙谤 »、薏苡之谗 »
成语例子:
〖示例〗是知瓜李之嫌,薏苡之谤,斯不可忘。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好及第恶登科》

薏苡之谤是什么意思

yì yǐ zhī bàng
《后汉书.马援传》:"初,援在交址,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时人以为南土珍怪,权贵皆望之。援时方有宠,故莫以闻。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后因称蒙冤被谤为"薏苡之谤"或"薏苡明珠"。 国语辞典

比喻未收贿赂却遭诬谤。参见「薏苡明珠」条。唐.柳宗元〈为南承上中书门下嗣乞两河效用状〉:「首级之差,今复谁辩,薏苡之谤,不能自明。」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九.好及第恶登科》:「是知瓜李之嫌,薏苡之谤,斯不可忘。」

薏苡之谤的网络解释

薏苡之谤,成语,典故名,典出《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马援〉。汉伏波将军马援从南方运来的薏米在其死后被进谗的人说成了明珠,结果让自己和妻儿等蒙冤。后遂以“薏苡之谤”比喻被人诬谄,蒙受冤屈。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薏苡之谤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强烈推荐

名师教学: 语文 英语 其它

教育部资源中心制作的优秀精品课程

新版教材: 语文 英语 其它

囊括统编版、人教版、沪教版等众多权威教材

系列APP为「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