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一丁

bù shí yī dīng
成语解释:
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成语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 六朝》:“嵇喜,叔夜之兄,吕安所为题凤,阮籍因之白眼者,疑其不识一丁。”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文化水平低
成语结构:
动宾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目不识丁 »
反义词:
学富五车 »
成语例子:
而云古无类书,此真一丁不识之无知妄作也矣。(清 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
成语谜语:
最大的文盲

词语分开解释

不识 : 1.不知道,不认识。 2.西周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
一丁 : 1.一个成年男子。 2.《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三》:"窦苹《唐书音训》云:'丁恐当作个。'予尝以窦说虽当﹐而无所据。偶读孔毅父《续世说》﹐引宏靖曰:'汝曹能挽两石弓﹐不若识一个字'﹐乃作此个字。因知个误为丁﹐无可疑者。""丁"与"个"形近﹐故误。后因谓不识字或学极浅陋者为不识一丁。 3.一枚钉子。

不识一丁是什么意思

bù shí yī dīng

不识一个字。形容人不识字或文化水平低

他财产万千,而目不识一丁

国语辞典

丁,比喻极易认识的字。语本《旧唐书.卷一二九.张延赏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形容人不识字或毫无学问。《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村夫不识一丁,愚者岂无一得?」也作「目不识丁」、「目不识字」、「一丁不识」、「未识一丁」。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不识一丁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强烈推荐

名师教学: 语文 英语 其它

教育部资源中心制作的优秀精品课程

新版教材: 语文 英语 其它

囊括统编版、人教版、沪教版等众多权威教材

系列APP为「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