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臣贼子

luàn chén zéi zǐ
成语解释:
旧时指不忠君主;不守臣道;作风反叛的大臣。后指破坏国家统一;损害人民利益的恶人。也作“逆子贼臣”。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臣,不能读作“cén”。
成语辨形:
贼;右边是“戎”;不是“戒”。
近义词:
逆臣贼子 »
反义词:
忠君爱国 »
成语例子:
有贼不讨,则故君不得书葬,新君不得书即位,所以防乱臣贼子,法至严也。(清 爱新觉罗 多尔衮《致史可法书》)
成语谜语:
安禄山父子

乱臣贼子是什么意思

luàn chén zéi zǐ

古指不忠不孝,心怀异志的人。后指破坏社会秩序的人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滕文公下》

国语辞典

违叛国君或父命,不忠不孝之人。《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唐.韩愈〈伯夷颂〉:「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也作「乱臣逆子」。

乱臣贼子的网络解释

乱臣贼子是一个汉语词语,汉语词汇。

拼音:luàn chén zéi zǐ

释义:旧指不守君臣、父子之道的人。后泛指心怀异志的人。后人更是借用此词创作了一些书籍和人物。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乱臣贼子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强烈推荐

名师教学: 语文 英语 其它

教育部资源中心制作的优秀精品课程

新版教材: 语文 英语 其它

囊括统编版、人教版、沪教版等众多权威教材

系列APP为「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