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

zhōng yōng zhī dào
成语解释:
中:折中;庸:平常。儒家的一种主张。指不偏不倚的折衷的原则和态度。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中,不能读作“zhònɡ”。
成语辨形:
庸,不能写作“佣”。
近义词:
不偏不倚 »
反义词:
厚此薄彼 »、偏听偏信 »
成语例子:
他一面想,这既无闭关自守之操切,也没有开放门户之不安:是很合于“中庸之道”的。(鲁迅《彷徨 幸福的家庭》
成语谜语:
中路

词语分开解释

中庸 : ①原为儒家的伦理思想。中,有中和、不偏不倚等含义;庸,有平常、常道等含义。儒家以此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并作为处理事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后来则泛指平庸、妥协、保守、不求上进。 ②指才能中等、平庸之人:中庸读我诗,思量云甚要。 ③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作。提出“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称为“四书”。

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

zhōng yōng zhī dào

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

国语辞典

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处事态度。《醒世恒言.卷二.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吾等适才分处,甚得中庸之道,若再推逊,便是矫情沽誉了。」近不偏不倚

德语 Die Lehre der goldenen Mitte (Philos)​, Mitte und Maß (Philos)​

法语 Zhong Yong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中庸之道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强烈推荐

名师教学: 语文 英语 其它

教育部资源中心制作的优秀精品课程

新版教材: 语文 英语 其它

囊括统编版、人教版、沪教版等众多权威教材

系列APP为「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