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皂白

bù fēn zào bái
成语解释:
皂:黑色。不分黑白。比喻不分是非曲直;不问情由。
成语出处:
《诗经 大雅 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汉 郑玄笺:“胡之言何也,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不弄清缘由,处事不当
成语结构:
动宾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分,不能读作“fèn”。
成语辨形:
皂,不能写作“造”。
近义词:
混淆黑白 »、是非不分 »、混为一谈 »
反义词:
是非分明 »、黑白分明 »
成语例子:
我们被他哄了,不拿得他,却被这里人不分皂白,混打这番,把同伴人惊散。(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九)
成语谜语:
色盲;暗中下围棋

词语分开解释

不分 : 1.不服气;不平。 2.不料。
皂白 : 1.亦作"皁白"。 2.黑与白。多比喻非与是。 3.佛教称僧徒和俗人。僧徒衣黑﹐俗人衣白﹐故称。也称缁素。

不分皂白是什么意思

bù fēn zào bái

《诗•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汉·郑玄笺:“胡之言何也,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后以“不分皂白”谓不分黑白,不辨是非。

亦作:[[不分青白]]

国语辞典

不分黑白。比喻人不能辨别是非情由,只凭一时冲动鲁莽做事。「皂」文献异文作「皂」。《诗经.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忘」句下汉.郑玄.笺:「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西游记.第一四回》:「你怎么不分皂白,一顿打死?全无一点慈悲好善之心。」也作「不分青红皂白」、「不顾青红皂白」、「不管青红皂白」、「不管皂白」、「不知皂白」、「不问青红白皂」、「不问青红皂白」、「皂白不分」。反明辨是非﹑是非分明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不分皂白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强烈推荐

名师教学: 语文 英语 其它

教育部资源中心制作的优秀精品课程

新版教材: 语文 英语 其它

囊括统编版、人教版、沪教版等众多权威教材

系列APP为「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