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势
(qíng shì)
:
1.情况和趋势;形势。
时势
(shí shì)
:
1.时代的趋势;当时的形势。
办法
(bàn fǎ)
:
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想~ㄧ他不答应,你也拿他没~。
方法
(fāng fǎ)
:
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工作~ㄧ学习~ㄧ思想~。
表面
(biǎo miàn)
:
事物的外表;最外层:表面现象|显露于表面|表面化。
局面
(jú miàn)
:
①一个时期内事情的状态:稳定的~ㄧ生动活泼的政治~。
②〈方〉规模:这家商店~虽不大,货色倒齐全。
格局
(gé jú)
:
结构和格式:经济迅速发展,不断打破旧~,形成新~ㄧ这篇文章写得很乱,简直不成个~。
格式
(gé shì)
:
一定的规格式样:公文~ㄧ书信~。
花样
(huā yàng)
:
(~儿)①花纹的式样。也泛指一切式样或种类:~繁多 ㄧ~翻新 ㄧ~滑冰。
②绣花用的底样,多用纸剪成或刻成。
③花招儿:玩~ㄧ这又是他闹的什么新~。
景象
(jǐng xiàng)
:
现象;状况:太平~ㄧ一派欣欣向荣的~。
局势
(jú shì)
:
(政治、军事等)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平稳 ㄧ~越来越严重。
形势
(xíng shì)
:
1.亦作"形埶"。
2.形态;形体。
3.局势;情况。
4.指趋势。
5.指文章的格局。
6.势力;力量。
7.权势﹐权位。
8.引申指权贵。
9.气势;声势。
10.地理状况;地势。
11.险要之地。
12.指地形险要。
13.军阵;阵势。
款式
(kuǎn shì)
:
格式;样式:~新颖ㄧ这个书柜的~很好。
样式
(yàng shì)
:
1.式样,形式。
2.指文艺作品的体裁。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模式
(mó shì)
:
1.事物的标准样式。
内容
(nèi róng)
:
1.物件里面所包容的东西。
2.事物内部所含的实质或意义。
3.哲学名词。指事物内在因素的总和。与"形式"相对。世界上任何事物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内容,并随着内容的发展而改变。但形式又反作用于内容,影响内容,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对内容的发展起有力的促进作用。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的统一。
体例
(tǐ lì)
:
著作的编写格式或组织形式:该书的体例已经确定。
形状
(xíng zhuàng)
:
①物体通过面或线条组合而呈现的外表:葫芦峪因两山中间像葫芦而得名。
②行为;样子:寄言纨裤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样子
(yàng zi)
:
1.供人效法﹑模仿的榜样和式样。
2.情形,形势。
3.人的模样或神情。
4.事物所呈现的景象,状态。
5.形状。
6.表示约略情况。
大局
(dà jú)
:
整体;全面的形势:以大局为重|大局已定。
阵势
(zhèn shì)
:
1.作战的阵容部署。如:用策略取得有利的阵势。2.情势;场面。
地势
(dì shì)
:
①地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比喻社会地位: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步地
(bù dì)
:
暂无释义
事势
(shì shì)
:
①权势:内党外援,以争事势。
②时势;形势:审度事势|处士学识过人,能辨贤奸,知事势数变以后之利害。
方式
(fāng shì)
:
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工作~ㄧ批评人要注意~。
式样
(shì yàng)
:
1.格式;样子﹐形状。
花式
(huā shì)
:
1.花样;式样。
式子
(shì zi)
:
1.姿势。
2.算式﹑代数式﹑方程式等的统称。
体式
(tǐ shì)
:
1.体裁格式。
2.体制法度。
3.字体式样。
形态
(xíng tài)
:
1.形状神态;形状姿态。
2.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形式释义
[form] 某物的样子和构造,区别于该物构成的材料
纯以形式。——蔡元培《图画》
形式笔势以外
(1).外形。《南史·颜延之传》:“及 建武 即位,又铸 孝建 四銖,所铸钱形式薄小,输廓不成。”
(2).对内容而言,指事物的组织结构和表现方式。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修辞》:“大约拟人是先有的形式,拟物则系转变,已是艺术的关系多了。”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3).犹言表象。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夫所谓奴隶者,岂徒以形式言邪?” 周恩来 《一年来的谈判及前途》:“抗战八年中, 蒋 对共-产-党无论在形式上本质上,都不是放在平等的地位。”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关于形式的近义词有哪些的共计30个条目,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