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小编加班加点整理汇总的句子供大家参考: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奏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杰作。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不仅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为国效力的决心,还体现了他个人的志趣和高尚情操。以下是《出师表》中能够表明作者志趣的12句精选:1.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表明诸葛亮原本无意于功名,只是希望在乱世中保全性命,过着隐居的生活。
2.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叙述刘备对诸葛亮的知遇之恩,他三次亲自拜访诸葛亮,咨询国家大事,显示了诸葛亮对刘备的感激之情。
3.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表达了诸葛亮对刘备托付给他的重任的担忧,他日夜忧虑,生怕辜负了先帝的期望。
4.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描述了诸葛亮不畏艰险,深入南中(今云南一带)的决心,显示了他的勇敢和坚韧。
5.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句名言体现了诸葛亮愿意为国家奉献一切的决心,无论多么艰难困苦,他都将竭尽全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6. "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表达了诸葛亮对未来成败的不确定性和对自身能力的谦逊认识。
7.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句诗出自林则徐,虽非《出师表》原文,但常与《出师表》的精神相提并论,体现了为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的志向。
8.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说明诸葛亮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报答先帝刘备的知遇之恩,同时忠于后主刘禅。
9.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诸葛亮希望刘禅能信任他,让他去讨伐敌人,恢复国家,如果不成功,他愿意接受惩罚。
10.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如果朝中没有振奋人心的言论,那么就应该责备那些官员的怠慢,以显示他们的过错。
11.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诸葛亮建议刘禅也要自己思考,广泛咨询好的建议,认真听取正确意见,深刻理解先帝的遗诏。
12.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在即将出征之际,诸葛亮深感皇恩浩荡,不禁泪流满面,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无限忠诚和对后主刘禅的深深情感。
《出师表》中的这些句子,不仅反映了诸葛亮高尚的个人品质和深厚的家国情怀,也展现了他对国家大事的深刻洞察和坚定信念。他的志趣和抱负,至今仍激励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