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之势

dǐng zú zhī shì
成语解释: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成语出处: 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指三方面相持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鼎足而立 »
成语例子: 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形成鼎足之势。

鼎足之势是什么意思

(1) 形势如同鼎的足,比喻三方对立的形势

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 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势成矣。——《三国志·诸葛亮传》

(2) 亦说“鼎足之形

国语辞典

比喻三方面分别对立的局势。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吾欲屯兵濮阳,以成鼎足之势。」

鼎足之势的网络解释

鼎足之势,汉语成语,

拼音:dǐng zú zhī shì,

释义为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鼎足之势的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