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成语解释: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 复句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鹬,不能读作“jú”;相,不能读作“xiànɡ”。
成语辨形: 渔,不能写作“鱼”。
成语辨析: ~和“坐山观虎斗”都有“双方争执不下;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获得好处”的意思;但~偏重在客观地形容双方相斗让第三者获利;“坐山观虎斗”偏重在形容人的意愿和行动。
近义词: 渔人得利、两败俱伤 »、从中渔利 »
反义词: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
成语例子: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事情是时有发生的。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什么意思

比喻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两败俱伤,反而使第三者得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网络解释

“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当时赵王想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王跟赵王说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今天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