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体投地

wǔ tǐ tóu dì
成语解释:
五体:头和四肢;投地:着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原为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种致敬仪式。后比喻心悦诚服或敬佩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
《梁书 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辨形:
投,不能写作“头”。
成语辨析:
~和“心悦诚服”都可形容非常佩服。但~是用来形容这种动作的;强调佩服的程度深;有时含有诙谐或讽刺的意味;“心悦诚服”则含有乐意真心诚意的意思。
近义词:
心悦诚服 »、甘拜下风 »
反义词:
嗤之以鼻 »
成语例子:
屡闻至论,本极佩服,今日之说,则更五体投地。(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成语谜语:
卧倒
歇后语:
鲁肃服孔明

五体投地是什么意思

wǔ tǐ tóu dì

指两肘、两膝和头顶着地,佛教最恭敬的礼节,比喻敬佩到了极点

国语辞典

本为古印度最恭敬的致敬仪式,指双膝双肘及头五处著地,佛教徒沿用此礼以敬三宝。《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后比喻非常钦佩。《儿女英雄传.第八回》:「我安龙媒对你这样的天人,只有五体投地了。」《老残游记.第六回》:「屡闻至论,本极佩服,今日之说,则更五体投地。」近心悦诚服

五体投地的网络解释

五体投地:成语,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古印度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在 《佛学大辞典》 中的 解释:又曰五轮投地。投五处于地,为敬礼之最上者。行事钞下之三曰:“地持当五轮至地作礼。

阿含云:二肘二膝顶名轮也。亦云五体投地。先正立已合掌,右手褰衣,屈二膝已,次屈两手以手承足,然后顶礼。起顶头次肘次膝,以为次第。”楞严经曰:“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今亦用为倾倒备至之意。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五体投地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强烈推荐

名师教学: 语文 英语 其它

教育部资源中心制作的优秀精品课程

新版教材: 语文 英语 其它

囊括统编版、人教版、沪教版等众多权威教材

系列APP为「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出品